民宿已经成为当前重视旅游业发展地区最受关注的业态之一,民宿经济发展红红火火,但乱象也颇多。有学者和业内人士甚至直言大陆地区目前“伪民宿”现象严重,未来发展堪忧,呼吁各方要“善待”这一新生的事物。对此,笔者不敢贸然断定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我们对民宿的核心基因、民宿的根本特征的认识和把握越精准,出现偏差的可能性就越少,健康发展的势头就越大。
民宿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特征,换言之,兼具下列特征的才是民宿。
首当其冲的是选址问题。民宿和宾馆、酒店一样,“选址选址还是选址”。但无论如何做选址,从其发展的“源”和“流”来看,它一定是在乡村地区的,城市里的不能叫民宿。
其次是把握文脉的问题。从某种角度来看,做民宿,文脉的挖掘决定着“财脉”,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。民宿的文脉,大而言之,要而言之,简而言之,是必须以“三农(农业、农村、农民)”“三生(生产、生态、生活)”为本色。无论是其坐落的环境选择,还是建筑物的改造和设计,或者是美食的酝酿、抑或是游乐活动的策划等,都离不开它们。
再次是关于体量的问题。民宿因为在乡下,所以不可能是大体量的;也因为它的文脉,所以不可能是几十间或者上百间的。“小而特,优而美”是民宿的一大特点。以境外为例,英国民宿经营业者将容客量定于6人以下(卫生条件的限制;课税较轻);法国限定民宿房间最高是6间;日本对房间数没有做出限定,但在2000年平均每家民宿为9.2个房间,可容纳38人。为什么境外民宿体量普遍较小?台湾民宿界的一个观点是:10间民宿刚好可以养活一个以全部精力投入民宿经营的家庭,而超过这个数字,民宿的形态就得不到好的支持。
接着是民宿主题的问题。民宿是以主人或经营者的个人情怀为核心的,所以,1000家民宿必定是“1000个哈姆莱特”。在台湾,无主题不民宿,就市场来说有亲子民宿、海景民宿、情侣民宿、女生民宿、美食民宿、童年民宿等;就建筑的观瞻风格来说,有异国风情主题、家庭温馨主题、怀旧复古主题、原住民风情、田园乡村主题、人文艺术主题等。总之,不少业者在谋划民宿时首先考虑的是主题和市场的对应关系。
然后是经营模式的问题。一家好的民宿,其个性来自于两个方面,一是民宿主人的世界观、生活观,二是透彻地浸润地方特色文化。它们包括民宿所处环境的选择、建筑风格、室内布置、美食萃取、区域游乐活动、服务方式等。而这些组合在一起,就可以让不同主人、不同地方的民宿发生无穷而且美妙的变化,而这也恰恰决定了民宿的个性化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而言,目前大陆地区民宿重观瞻设计轻“主人文化”实在是本末倒置,工商资本连锁经营或者“资本运作的平台”也实在是“盲目的误闯”。
以上五个方面,恰恰形成了民宿这种非标准住宿业态和传统宾馆、酒店的差别,形成了民宿与其他住宿业态的区隔。台湾民宿界著名经营者吴志忠有一经典言语:“经营民宿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卖回忆,许多人一辈子来一次,若能让他们永远记住曾感受到的幸福与愉悦,那才是民宿主人的成功。”
认清民宿的特征有助于把握其正确的发展方向,为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,在目前阶段,我个人认为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:
其一,区域发展数量上要把握好一个“度”。2015年11月举行的“第一届全国民宿大会”给出的大陆地区民宿总量为4.2万家,就大陆地区而言,4.2万家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大的,但也不见得说某些区域就不要作适度的调控了。目前,国内的不少市县出台了民宿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或相关举措,这些政策和举措对于帮助农民就地创业、在地就业,增加农民收入,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。相信这些政策的出台,将促进民宿经济的极大发展。但与此同时,政府也有责任,要充分用好其“有形的手”,把握好发展这个“度”。
其二,个体发展内涵上要把握好一个“异”。台湾的民宿之所以吸引人,在于它成了当地人文精神的一个展示窗口,成了一种旅游吸引物。台湾民宿界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观点:民宿不是简单的住宿产品,设计、建造不是做民宿最困难的,最困难的是给民宿注入“灵魂”,保证灵魂不被商业社会所趋同。比较大陆地区的民宿,虽处于发展初期,但以下七个方面的苗头需要我们高度警惕:一是缺少一个明确的主题;二是缺少一个明确的市场细分;三是缺少一个故事高手;四是缺少一种主人情怀;五是缺少一种多样性的业态切割;六是缺少一种“小而特,优而美”的精致;七是缺少一个“下次再来”的理由。
通过本文,大家对民宿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,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,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:0512-65578856